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第二十三鍋-洗髮皂 (Shampoo Seife)


最近愛打洗髮皂,因為發現朋友們對好的洗髮皂躍躍欲試,趕緊到製皂很有心得的皂友頑皮俠家借配方(不還了....ccc....),這次乖乖沒手賤亂加,10/5脫模, 因苦茶油的顏色皂皂帶著微黃,皂感比較透,因為肖像高貴的樁油,我跟汪汪下單敗了1L的日本樁油,期望星期三和朋友打鍋象牙色的洗髮皂.據說茶油皂是可以從頭洗到腳,真是適合我這懶人.


(10/4)配方:(倒油時不小心把棕櫚油倒多了,所以配方略有不同)
苦茶油 242 g, 棕櫚油 119 g, 椰子油 91 g, 篦麻油 50 g
NaOH 69 g, 純水 205 g
超脂 : 15 g Bio 荷荷芭油


Zutat: Camelia
Öl 242 g, Palm Öl 119 g, Kokos Öl 91 g, Rizinis Öl 50 g
NaOH 69 g, Wasser 205 g
Überfetten : 15 g Bio Jojoba Öl

2 則留言:

Jessica 提到...

Dear S~~
這款皂一看就知是蓖麻油苦茶洗髮皂!苦茶油特有的黃色加上蓖麻油的通透感,看起來就是很有質感...
苦茶油跟山茶花油兩者到底有啥差異,雖然眾家說法不同,我是傾向於認為兩者是同樣的東西,植物學名的小小差異可能是當出命名未經統合...一樣的植物因生長地域不同可能外觀有些微的差異,但本質是同樣的東西。誰的聲音卡大聲(或說比較權威),誰說的就算數...
偏黃的苦茶油皂經過2-3個月後顏色會趨近象牙白,這是我的經驗啦,因為我曾幫我的好友代製苦茶油洗髮皂...
S,火山爆發是啥樣子?是皂皂表面嚴重龜裂嗎?

Seifensiederin 提到...

頑皮俠~~~
我也很喜歡這洗髮皂晶瑩剔透的質感,真的?會變成近象牙白色,粉期待..... 我打算一樣的配方,用里仁的苦茶油和汪汪家的日本樁油和朋友一起各打一鍋,看看洗感差在哪裡.

我古狗找到的是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植物,
我們一般喝的茶的學名是Camellia sinensis,其他如可以榨油的苦茶(C. oleifera)和茶花(C. japonica),以上為網路上找到的中研院院內刊物,我認為可信度比較高,網路上一堆把榨油的苦茶植物學名叫做Camellia sinensis的,應該是錯誤的.謝謝你的問題,我才會去找資料了解. 拉丁學名有sinensis多與中國有關,如漢學家英文叫sinologist.至於Camellia oleifera與Camellia japonica差在哪裡,我也不清楚,有時一個植物會有好幾個拉丁學名,精確的植物分類並不容易,可能是不同植物學家為同一種植物取的不同的學名,有時候動植物的拉丁學名後掛上命名人的名字. 我聽過森林系的人說紅檜與扁柏用肉眼是分不出來的,唯有基因測驗才能分辨. 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地區生長會產生完全不同化學類型的精油,芳療稱chemotype(簡稱c.t.). 植物學分類還可細分下去: 亞種(subspecies,簡稱s.s.p.),varietas(簡稱var.), subvarietas, forma, subforma,forma specialis. 比如說 乳油木果樹,我其實比較喜歡叫雪亞脂(打字不用打那麼長XD),東非與西非產的雪亞脂的脂肪酸比例不同,我芳療老師認為是植物油不同的c.t.,我比較相信那是亞種的差異,因為拉丁學名不一樣,而且我曾在網路上讀到一篇專論,想藉東西非雪亞脂樹的基因差異去推斷非洲氣候帶變化的斷層. 雖然不是什麼東西在網路上都找得到,但只要不要局限在中文,甚至英文,能挖的東西真的不少. 只能說大自然真的很奧妙!!

我在主婦聯盟跟社員打的那鍋新手皂,在攪的時後溫度就不低,入模後溫度繼續飆高,沒多久皂皂表面龜裂一條縫(很像火山爆發),本來想補救,後來不管它,據說熱了快兩天,脫模也還好.我大部份的皂皂都是室溫混合打的,晚上入模,隔天早上才開始熱到果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