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海洋面霜


(11/22)配方:
油相A: Bio荷荷芭油 15.1g,Bio雪亞脂 3.9g,篦麻油 1.4g,令羽乳化蠟12g
隔水加熱溶化後再加入 Bio摩洛哥堅果油 3.6g

水相B: Bio玫瑰純露+檀香純露 65 g 隔水加熱
B 緩緩地一點一點加入A
小精靈加持後,隨溫度下降,油水混合物慢慢變成濃稠霜狀(非常霜!!)

待冷卻後,再加入C
水相C: Bio玫瑰純露+檀香純露 60 g 添加以下海洋萃取液
夏威夷珊瑚礁藻蛋白質4g
超氧化微藻萃取精華 1g
海草植物乳酸 4g
海生蛋白質生化衍生萃取 4g
海藻多重天然保濕因子萃取 4g
甘草酸二鉀鹽 0.4g
玻尿酸1% 於Bio玫瑰純露 5g

精油: 阿拉伯乳香,仿Rose attar(檀香+玫瑰精油+玫瑰原精),馬鞭草酮迷迭香,Pure Rose(玫瑰精油+玫瑰原精),沉香醇百里香,花梨木,岩蘭草
我承認調香技術很差,只有把我娘有的最好聞的抗老精油都給它下去,沒加橙花是因為實在夠花香了.....這杯霜質感很細緻,發現量太少時用小精靈打會打入很多空氣,像12/21那杯(不拿出來獻醜了).12/21那杯用兩家的乳化蠟(令羽,城乙),乳化蠟量太多(到12%),溶解溫度不夠高,剛用小精靈打時,像泡在油裏的新鮮乳酪,怎麼都打不散,只好再去加熱才順利打成霜,霜感比較差,因為量少(一半量),小精靈打入很多空氣...雖然使用感不差,但比12/22的這杯差.

研究了一下HLB(Hydrophilie Lipophilie Balance),網路上有不少關於乳化劑專利的文章,台灣賣DIY材料商家有在賣所謂的橄欖乳化蠟,俗稱Olivum有很多型,我找到以下兩種PEG-free的橄欖乳化蠟
Olivum 1000 INCI:Cetearyl Olivate 和 Sorbitan Olivate
Olivum 900 INCI:Sorbitan Olivate, HLB值=4.7 低HLB值,適合作成油包水(W/O)乳霜

Olivem 800 INCI:Ceteareth-6 Olivate HLB值=12(屬於PEG乳化劑,只要看到-eth結尾的INCI 名稱)

市面上乳化劑多是高HLB與低HLB乳化劑混合物,以保證形成乳霜的穩定性,確實比例應該是各家廠商秘密,否則哪來的專利.HLB是計算製作使用油相內油脂與乳化劑比例的參考,但我猜,形成乳霜是W/O或O/W還是要考慮油相水相的比例.

找了些關於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簡稱PIT)的資料,在德文DIY網頁讀到很有趣的製霜"小撇步",以下講的是使用O/W乳化劑製作的O/W乳霜,在溫度升高會發生的事:

每種乳化劑有個別的親水親油性質,親水分子團大的HLB比較大,較喜歡溶於水相中,產生O/W(水包油)乳霜,反之以此類推. 乳化劑溶於的介質(原文用medium一詞)即是外面的相(或稱連續相),內部的相以小滴分散在外面的相.乳化劑的功能是把小滴的表面張力減少,掛在內相與外相間,連結它們但又讓它們保持距離,見(連結第一,三圖),並盡可能讓小滴均勻分散. 計算HLB值的方式有好幾種,最簡單的方式根據Griffin 計算非離子介面活性劑(皂,乳化劑均是)的HLB 公式:
HLB=20*(親水團莫耳數/總莫耳數).

若溫度升高時,在外面的相的黏度下降, 溶解在裡面的小粒子(原文用particle這字眼)更加自由活動,速度更快,更容易彼此碰撞,另一方面,乳化劑原本較親水性會轉變成較親油性,換句話說,它原本比較傾向溶在水相變成較喜歡溶在油相,HLB值下降. 結果是,乳化劑包覆層不再緊密,因為它傾向與小油滴們連結,小油粒子互相碰撞而形成更大的油滴,乳霜崩解變得不穩定(我猜是開始發生油水分離現象).若溫度進一步升高,內外的相發生對調,O/W乳霜會變成W/O乳霜,這種過程稱 Phasen-Inversion ,這個發生Phasen-Inversion的臨界溫度就是PIT.

這樣的性質可以利用來作很細緻(小油滴)O/W 乳霜.把O/W乳化劑在油相裏加熱到超過PIT(大約在 80°C),再把同溫的水相(分開同時加熱)一點一點加入,不斷攪拌至冷卻,在PIT範圍,會生成很小的微粒,冷卻就成了很細緻的O/W 乳霜,因為油相與水相在這個過渡期處於雙連續相,而不是一相溶在另一相裏;結果是非常小細緻的小(油)滴.

也可以先把O/W的乳化劑加熱到70–75 °C,以乳化劑:水=1:1比例,加入與乳化劑等溫的水相攪拌,再加入油脂攪拌,主要在藉油比水多很多的狀態,首先產生很濃稠的W/O乳霜(油包水),再慢慢一點一點加入等溫的水相(保持溫度!!!),直到比例改變,當水一多,會發生phase inversion,原本連續相-油相變水相,乳霜從W/O轉變成O/W,所產生的O/W乳霜更細緻,因分散在水相的油滴會特別細小. 這是一個喜歡DIY但在專業乳霜製作從業人透露的,如何辨識何時發生phase inversion? 當水很快地溶入,乳霜由很濃稠突然變稀.

19 則留言:

aromalove 提到...

這篇受益良多啊~~下回照這方式作看看..作出來的乳霜是怎樣的狀態..
期待你的海洋面霜..
我之前也發現小精靈的缺點-油水混合的量太少的話會太多空氣進去..所以每次加時..就給他去了..一次加到多更多..

Seifensiederin 提到...

Dear~~~
因為看到有人建議把一半水相與油相加乳化蠟一起加熱,等乳化蠟熔化再攪拌. 我學妳們-油相加乳化蠟一起加熱,再一點一點慢慢加入溫度相近的一半水相,其實這種作法與我介紹來自德文DIY網站那兩種利用phase inversion的作法,有異曲同工之義:一點一點慢慢加入溫度相近的水相,因於剛開始油水比例的懸殊,先產生W/O乳霜,隨著水量增加,變成O/W乳霜,以產生比較小的油滴分散在水相的O/W乳霜,理論上霜體會比較細緻.

介紹的第二種方式
乳化蠟:水=1:1加熱,再加油相攪拌均勻,再加剩下水相,那剛開始與乳化蠟一起加熱的少量水的德文行話叫Anschüttwasser(直譯為潑上去的水),咕狗一下,發現是烤麵包的行話.此法我操作過一次,困難度比較高,需要準備3個燒杯,尤其要小心失溫,最好在穩定隔水加熱(保持溫度)的鍋裏操作.
我這次打200ML霜(用妳們的方式),因為油量較多,用150ML刻度燒杯打,氣泡少很多,只是倒第二半水相到最後,杯子變太小,必須準備200ML以上的燒杯,以進行最後攪拌與加精油的動作.剛開始加第一半水相過程中很稀,嚇死我,以為失敗(經驗告訴我,有小精靈在,再隔水加熱硬打還是不會失敗),小精靈攪拌到後來開始變稠(可能因為溫度降下來),加完第一半水相後,霜體真是美ㄚ! 很霜說,讚!! 我對這杯霜 粉滿意,擦起來感覺效果很不錯,希望妳也喜歡.
下次想敗100g Olivum 1000 來玩玩看說....

aromalove 提到...

打開霜的感覺是~哇..好細緻的霜~~
再一擦..沒有悶悶皂感覺..很水感..好吸收..有天份啊~~~(嘖嘖有聲~~)

Seifensiederin 提到...

Dear~~~
是妳不棄嫌ㄚ~~~(被高手稱讚,還是很黑皮),是跟妳A的乳化蠟好!! 用好料,質感真的有差說.很心動,想去敗個1Kg囤起來....有沒有人有興趣share...很怕斷貨說. 今天用紅棕作油膏,顏色之美,讚到不行,以後的霜大概都素橘紅色的...ccc...

aromalove 提到...

DEAR
用紅棕作過後相信不會忘了紅棕的美..
重點是跟入皂不一樣..他不會退色(等不到退色那天早用完了)
我倒想囤個5kg的紅棕..怎麼那麼愛囤貨?
下回我再帶一些乳化蠟給你..你可以試著降一下蠟的比例試質感!

aromalove 提到...

這個資訊:http://www.wretch.cc/blog/mysop&article_id=20663470
可有興趣一起合打一鍋送去給他們呢?
我明天會打電話去問未熟的皂收否(因為本倫的皂沒有一塊可以用的orz....)

aromalove 提到...

啊~~忘了說..還想作護手霜送過去..
會不會太雞婆?

Seifensiederin 提到...

轉貼自高雄手工皂協會公告

連日來,經東森新聞報載「我要衛生紙,院童心酸的耶誕願望」及甚至十多位孩子抱著舊枕頭躺在地板上睡覺等,引起社會大眾的震盪,事實上,南區兒童之家在兒童教養上,均本著專業與愛心,提供優質的生活,4歲以下幼兒基於安全考量,採通舖且有個人寢具,並非如報載之睡地板,而衛生紙的願望係記者問及幼童聖誕心願,孩子天真與日常生活中所能想到的東西而加以回答,有關日用品每年均有編列預算支付家童所需,或有不足時,善用社會資源加以補充,此次蒙社會各界捐助甚多日常用品,已足夠孩子之所需,對於各位的愛心,我們深表感謝並會妥善用於孩子身上,籲請各界勿再捐贈。

高雄皂友的回響
謝謝梅蘭的張貼,看到此篇報導,讓我有些話想附和一下。

媒體的宣傳與報導,讓閱聽者常常用最直覺的方式來閱讀社會新聞。不過對於弱勢族群的惻隱之心,是我們最直接也最人性的反應。但是對於過去幾年接觸基金會運作的過程當中
,常常會發現,成堆成堆的故事書,比不上老師陪她們踢足球,對於常接受這樣協助的原住民同胞,往往很多時候~不只是學生,連同當地出身的教職人員,也很習慣伸出手接受
社會各界的協助。這段經驗過程常常在思考,到底這樣是幫助她們還是阻礙他們進步。

南區兒童之家,亦是我們會主動協助的ㄧ個單位。這裡的孩子對於人格的教導與學習指導,更勝於物質的需求。雖然我們都是小小的老百姓,對於隨手可得的捐助是最快速的,但
是若大家有心,其實可以尋求更長遠與更有用的方式來協助。比如:之前由理事長帶頭到兒童之家的ㄧ些活動,其實就相當有意義。因為透過活動的教育,可以更真切的領導他們在生活上許多學習。

Dear~~~
我知道妳是充滿愛心的^^,看來小朋友目前不急著需要手皂,以後當然可以一起打幾鍋送去,肥皂總有用完的一天^^. 基本上,我不贊成販賣或贈送剛脫模的皂,最好要放上一個月以上比較好,因為使用人很可能忘記還要擺上一段時間再使用比較好,很多人可能連包裝都沒看就拿來用,這樣沒有得到手皂的溫和與有益皮膚的好處,敏感乾性肌的人反而會產生手皂不好用的錯誤印象,除非是很確定獲贈者(購買者)因為香氣的緣故(在自家擺著等熟成,因為要聞香氣)且非常遵守解禁日期,若要轉贈一定要負責任地要求其他獲贈者遵守.

妳不需要紅棕到5Kg啦! 跟Grace分一點(0.5L),她用量雖大,也不至於一個人很快用完,每一鍋皂都橘紅色也是很恐怖的說.一般紅棕雖然精製過,還是有40%油酸,不是不會壞,我認為油品的新鮮度也很重要.大家買大容量來分比較好,0.5L可以作三鍋以上500g~600g油重"全橘紅色"的皂,如果作完三鍋橘(紅)黃色的皂還欲罷不能,再來考慮...戒急用忍!! 戒急用忍!!

aromalove 提到...

dear
如是..如是..你擔心的正也是我想到的一點:未熟成的手工皂有如利劍..真的送不得不得送..所以才會想先打電話詢問..
感謝你也找到他們目前需要的資訊-目前物資已足,且他們更需要是教育學習~給他們魚不是送他們一根釣桿~

紅棕5kg是夢想啦~~橘紅色的皂很想作,所以在找胡蘿蔔素粉想要混合紅棕作看看..
想說要退色的話至少還是黃色的..且也想用胡蘿蔔作浸泡油
紅棕還沒真想買下去,會去跟grace分些來用用~目前會戒急用忍戒急用忍的

Prille 提到...

你們好
好多高手在這,真開心
此時我真是一頭霧水
想請教板主
我第一次接觸保養品diy
是在網上,所以買了簡易乳化劑來用
但非常不愛粘又有屑屑的感覺,馬上上網查
後來知道許多人用橄欖1000型乳化臘(汪汪家買),做的很順手又好用,加熱後油水混合,攪拌約2分鍾就可看到乳霜
用完後我在台北天水街的某一化工行買
我說「我要橄欖乳化臘」
回家一試…攪了老半天稠不起來,以為量錯
再試另一款配方,還是像牛奶一樣,不死心再加熱放些乳化臘,是稠了,但心裡還是感覺怪怪的
上網查一下,忽然我被2個名詞給搞亂了
「植物乳化臘,植物性橄欖乳化臘,橄欖多酚乳化臘」
以及
「橄欖1000型乳化臘,橄欖乳霜乳化臘」
請問這2者是不一樣的東西嗎?
做法也不一樣嗎?
前者是攪拌幾分鐘變成乳霜
後都要放置數小時才變乳霜?
後來我又做一款25%澳洲胡桃木4%橄欖乳化臘及70水,放置3小時後,上層約4分之3為乳狀,下層4分之1為水…又失敗了…
請問?怎麼了…整晚在忙這個,家人以為我在做什麼了不起的實驗呢?呵呵?我真不好意思說我在忙什麼呀……

Seifensiederin 提到...

Dear 訪客,
抱歉現在才看到你的留言.

說高手不敢,網海茫茫,臥虎藏龍,問題只是我們會的語言不夠用:D.

橄欖乳化劑與橄欖系列介面活性劑是義大利B&T公司的產品,你可以點PRODUCTS那格可以看到所有產品.我看過台灣賣家賣的橄欖乳化劑有Olivem1000(水包油乳化劑)(INCI: Cetearyl Olivate/Sorbitan Olivate) 和 Olivem 900(油包水乳化劑)(INCI:Sorbitan Olivate),依其HLB來區分.有趣的是比較兩者的INCI可以知道,Olivem1000=Olivem 900+Cetearyl Olivate. Cetearyl Olivate是橄欖油裡的脂肪酸與鯨蠟醇+硬脂醇(Cetearyl Alcohol)的酯化物,有比較高的HLB,有助乳化功能也是把HLB拉高讓Olivem1000成為水包油乳化劑的原因.

一般水包油乳霜使用的是Olivem1000(汪汪稱清爽型). Olivem 900(汪汪稱滋潤型)除了用來作油包水乳霜,我看過國外網友用Olivem 900做無水的Olegel.台灣的氣候水包油乳霜就很夠了.

簡易乳化劑我沒買過,朋友讓我試過,據說使用熱製乳化劑做的霜比較穩定,所以我愛用熱製乳化劑,要注意的是:

1.用量,油相=油脂+乳化劑,原則上乳化劑抓在總油相的15~25%.
若油對水比例較低(比如說20:80),乳化劑在總油相比例要比較高些,這時乳化劑抓在總油相的20~25%,乳霜才會穩定,換算下來
在油相:水相=20:80,乳化劑大約需要4~5%.這樣的乳霜偏稀,有人會把乳化劑比例拉高,我認為這種油相:水相=20:80的配方,乳化劑比例還是不要超過6%,除了吸收完有明顯的蠟感也不符合皮膚生理學.你可以依膚質添加一些熔點高的油脂如Sheabutter,椰子油等等,一咪咪 蜂蠟(1%以下 不要多,不然會有一層感覺)或Jojoba都有助乳化功能.要讓乳霜穩定,可以添加一咪咪凝膠形成劑,如: 玻尿酸(0.2%以下),三仙膠等多醣體(用增稠水相的手段),因為多醣體分子吸水膨脹會在水相形成網狀結構,增稠水相穩定霜體還可以保濕.如果可以用機器快速攪拌,乳化劑比例還可以再壓下來,霜體也會比較濃稠而穩定.

如果因為油相比例低,霜體穩定但偏稀,這就要看個人的接受度了.如果配方裡油相以軟油居多,乳化劑裏完全沒有脂肪醇或其酯化物等助乳化劑兼增稠成份,乳霜可以很稀,但還是可以非常滋潤(依油脂搭配與比例),我個人認為很ok,對我而言,符合皮膚生理學的配方比較重要,我不會增加乳化劑比例來強迫增稠,也不喜歡加太多凝膠形成劑.

2.操作溫度要夠:一般要攝氏70度以上,請參考這裡.在乳化過程儘可能快速攪拌到均質,然後"慢慢"地降溫,再三不五慢慢攪一下,把空氣攪出.

很多乳霜需要24~48小時才會達成最後的稠度(熟成).如果油水分離(像你的情況)加熱一下再攪拌就會均質了,快速攪拌是重點!!足夠的剪切力把油滴分割到夠小,乳霜會比較穩定也比較濃稠.

台北天水街某化工行的植物乳化蠟我敗過,俗名叫Emuliance (INCI: Cetearyl Wheat Bran Glycosides + Cetearyl Alcohol)是某法商的配糖體乳化劑,糖體來自麥麩,瑞士精油與自然保養品商Farfalla用這支乳化蠟.

還是一種叫Xyliance (INCI: Cetearyl Wheat Straw Glycosides + Cetearyl Alcohol),,糖體來自麥稈,紐西蘭自然保養品商Living Nature用這支乳化蠟.

兩支評價都很不錯(沒有比橄欖乳化蠟差),雖然都是水包油乳化劑,Emuliance比Xyliance更適合水相高的配方,相同配方Emuliance作出來的霜比較稀,所以台灣進這支,我猜.
到底哪一種乳化蠟是哪一種,請問賣家廠商俗名或看INCI比較準.

我用過Emuliance,感覺比Olivem1000滋潤一咪咪,都是高品質安全的乳化劑.每種乳化劑有自己的特性(個性): 適合操作的方式,PH-值,對鹽類忍受度等等.簡易乳化劑如其名,可是我只要看過INCI就不愛用:D,這是個人選擇問題.

依個人喜好,實驗找出適合自己的配方與原料大概是DIY族的功課. 希望對你有幫助.

Prille 提到...

哇,謝謝你打那麼多的資訊給我,受用不盡
心裡有好多一咪咪的感動
後來我都用汪汪清爽型乳化臘,做了自己用的保養品,保濕都不錯(這是朋友使用過告訴我的),因為我自己的皮膚還算不錯(好害羞)所以比較感覺不出有什麼差別,又因為我只用(油+水+乳化臘)這種基本的面霜,請問,市面上有許多萃取液,每次都在化工行看到許多萃取液,但沒有原始包裝,無法分辨品質,網上也許多地方在賣萃取液,假如是不錯的品質,在放入保養品裡,是否有其功效呢?或是台灣哪可以買到品質有保證的萃取液呢?謝謝

Seifensiederin 提到...

Dear Prille,
有些皮膚生理學家認為,基質好壞對保養品效果影響很大,你的(油+水+乳化臘)就是基質.

我的經驗是:油相搭配好,乳化劑挑對,比例抓好,乳霜質感就很棒,可以去找芳療關於植物油的書來看,幫助會很大,整體配方很重要,這個要自己做功課,把油脂特性摸熟只是第一步.

網路上很多人PO萃取液資料,賣家也會標示,我自己對市面上林林種種的萃取液了解與經驗很少,我考慮了一下,真的無法給你建議.

老實說,對市面上販賣的萃取液,我有很多疑問,如何瘁取(哪種溶劑)? 有效成份為何?濃度多高? 基質=液體是什麼?添加什麼防腐劑?濃度? 含水的東西都要防腐 ! 除非含足量有防腐效果如酒精等醇類.

雖然張麗卿老師不反對但也不鼓勵人家DIY,但是我非常推薦DIY族看她的部落格, 請把她"所有"(!!)文章看完,就明白我的疑問與考量,這是其中一篇. 還有這篇. 如果願意,她的書很值得買來看,知識比較完整.

Prille 提到...

謝謝你的解答
我第一次看到你的網站,就連到張麗卿老師的網站去看了,非常多的正確觀念和知識
能認識這個網站真好

你說有些乳霜需要24到48小時才會熟成
天呀,真久
我就有一款植物乳化臘就需要等到整整一天
但用量我一直捉不準,似乎要比橄欖1000型來的多一倍(目前實驗是如此)
或是有沒有可能因為我用手動的而失敗了呢?
謝謝

Seifensiederin 提到...

Dear Prille,

張麗卿老師的書我幾乎都買了!努力K中...

目前很多市面上的乳化蠟(比如 橄欖乳化蠟Olivem1000)會形成所謂液晶相.
其實不少乳霜裡不只有水相與油相,還有乳化蠟中乳化劑與助乳化劑所形成的液晶相,可以包覆一部份水份(稱為 結合水) 緩慢釋放來達到較長效保濕. 所以乳霜需要熟成(緩慢降溫只是手段之一)來建構這液晶相. 事實上,專業製程有除了我們DIY達不到高速攪拌(強剪切力),還多一道均質手續 來穩定乳化系統. 因為若乳霜裡液滴大小不均,小液滴會跟其他小液滴與大液滴聚合成更大液滴,即所謂 Ostwald熟化效應(Ostwald ripening),所以不穩定的乳化系統可能幾天後出水 出油甚至崩解.

每種乳化劑(蠟)都有自己的個性,除了參考賣家提供的資料,要靠自己實驗找出自己喜歡與能接受的比例與油相組合.

乳化劑比例拉太高其實不符合皮膚生理學,若只是為增稠來達成"霜感"可能因小失大,除了蠟感重不說,長期使用下來可能損害皮膚的屏障層(過多的乳化劑會停留在皮膚表層, 在清潔過程,水一來,因皮膚表層的乳化劑與皮膚脂質層乳化,一起洗去),所以有些卸妝清潔乳會把乳化劑比例拉高來提高清潔力.

張麗卿老師說乳霜未必比乳液滋潤,廠商會達到消費者需要的"霜感",添加修飾劑(增稠的脂肪醇,凝膠形成劑,高分子膠等等) 這些多是可能增加皮膚負擔的不必要添加物,道理在此. DIY族群則是增加乳化蠟用量或加凝膠形成劑(吸水的玻尿酸 三仙膠等多醣體)或高分子膠等等.

高速攪拌下的確會產成比較穩定的乳化系統(因為液滴較小也越均質),還可以壓低乳化劑使用量.

相同配方,高速攪拌出的乳霜會比較稠,更好吸收.所以有人喜歡用迷你攪拌器來打霜(雖然剪切力有限),如果你有製作蛋糕的電動攪拌器,可以用來試驗看看(可是量不能太少),最後再用手動把攪入的空氣攪出來,也是替代辦法.

希望有解答你的問題.

Prille 提到...

謝謝你的解答
上週買了一罐綜合油(玫瑰果、酪梨籽、甜杏仁、小麥胚芽油)
因為還未買到橄欖1000型乳化臘
所以睡前直接用油按摩臉部皮膚了
用了一週,效果出乎意料好,這樣是否還需要做成乳液呢?因為乳液充其量多了水而以
所以我想下次買一罐花水,花水+油,簡單又方便,連乳液都不用做了呢!哈哈

因為現在正喝著豆漿,想分享一下
「食為天」網站上有賣有機黃豆
蒸熟後放2匹馬力的調理機及熱水給他攪一下
一分鍾後就有香噴噴的豆漿可以喝囉!
(純粹推薦,人家和網站沒關係啦)

蝦米,用做蛋糕的電動攪伴器,我家是有大大小小的烘焙用攪拌器啦,但是用來做乳液
感覺好可怕呀!!我平時一次只做50ml
放過一週的diy乳液我也不太敢用,實在是太變態了

Seifensiederin 提到...

Dear Prille,

基本上,皮膚具有天然的乳化劑,比如說水脂膜(hydrolipid-Film)裡的膽固醇.所以先噴上純露再使用面油按摩,靠皮膚本身的乳化劑乳化可以被吸收.研究顯示:有效成份在混合相中比單相(純油或純水)更容易被吸收.
我曾經使用純露+面油的方式好長一段時間,發現長期使用下來,保濕度不如乳霜(液).

你應該還很年輕,皮膚對保養品不挑剔.熟齡乾燥肌可能無法長期使用純露+面油來保養,因為皮膚本身的乳化劑可能不足,油脂裡的不可皂化物中的植物固醇,在皮膚生理學上有類似膽固醇的功能,對穩定皮膚的屏障功能很好.

謝謝你的分享,我也覺得自製的豆漿最好喝^^

我用過打蛋器來攪霜,比較大的缺點是會攪入很多空氣,必須再用手動把空氣攪出來.我習慣把自己作的乳霜(液)放冰箱保存,或用自製酒精酊劑(萃取液)來防腐.你的小心是合理的,在台灣濕熱的氣候,沒防腐的霜(不擺冰箱的話)超過一週我也不敢用@@,化工行賣的萃取液可能已含有防腐劑,或使用微生物無法生存的溶劑為萃取液基質來產生防腐機制.

DIY製作過程雖然絕對無法與專業製程條件相比,只能靠小心的器具消毒與良好的使用習慣來穩定產品的品質.

Prille 提到...

請問,面油指的是純油嗎?
原來乳化劑還是有他的功效存在
你是學相關科系的嗎?
像我這外行的,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自己就無限發揮的亂想了

我深深覺得生活規律、運動及清淡飲食
抱持年輕的心是皮膚好的大因素
可以DIY保養品和姐妹分享的感覺蠻不錯的

我知道去角質有酵素及磨沙,我感覺磨沙似乎
沒有去角質的FU,你平常都用什麼去角質呢?

晚安

Seifensiederin 提到...

我使用的面油=植物油+精油
各種精油的功效,你可以參考市面上的芳療書籍.

我不是學相關科系,純粹是興趣與土法煉鋼. 我對DIY保養品的熱情一部份來自可以學新知,比如化學與皮膚生理學這部份,雖然只是皮毛;我想,DIY保養品比作皂更有得玩@@

乳化劑的功能只是降低油水間的表面張力,因為其介面活性功能(即 同時具有親油與親水端),在乳化系統(emulsion)裡,乳化劑會包覆內相(離散相),可參考簡圖 :一個簡易的膠束(micelle)模型:一個水包油液滴,那些像大頭針的東西就是乳化劑.乳化劑本身(除了卵燐脂乳化劑)對皮膚沒有助益,所以添加量到讓乳化系統穩定就好了.

我不常去角質,除了磨沙類與果酸產品,沒有試過其他方法,抱歉無法給你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