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金融危機--錢到哪裡去了?(第三部份)

第三部份

這個讓金融危機遍佈全球的產品, 叫不動產抵押證券(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簡稱 MBS).

註:不動產抵押證券: 藉由不動產抵押價值來擔保的固定利率證券. 由MBS所付的利息,來自以其不動產作擔保抵押的屋主付給其不動產抵押銀行的利息來支付. 這篇 文章 解釋得清楚易懂.

第一個大規模販賣不動產抵押證券的第一人,是來自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義大利裔的投資銀行家 Lewis Ranieri.

在危機這幾天,當Ranieri站上哈佛大學Piper Auditorium(大講堂名)的講台,陡峭的階梯式黑色座椅列坐得滿滿. 六十歲的他鬢髮皆已灰白, 那個華爾街人所稱昔日塞滿一堆素食的肚子,一如往昔.

Ranieri 到哈佛大學來解釋, 在他的發明之後,一切是如何失去控制. 他把講稿放置在前,吸了一口氣 停頓了一下, 然後說: »啊, 我將實話實說 不拐彎抹角.« 他操著紐約市典型的工人口音. Ranieri 沒有在哈佛大學讀過書,也沒有在史丹佛或普林斯頓. 他根本沒唸過大學, 即使如此,他爬到比這些精英大學畢業的銀行家更高的位子.

在三十年前貸款變成投機標的 – 但只適合有錢人

1968年,剛滿二十歲, 他在紐約的投資銀行Salomon Brothers從窗口行員做起. 因為把業務經營地很有效率,銀行讓他升成證券交易員. »他當時是個輕狂冒失的大嘴巴«, 以前一個同事回憶起, »但他有想讓人喜歡的魅力.«

1978年 Ranieri 爬到Salomon Brothers剛成立不動產抵押業務部門的頭頭位置 . 當時所有美國不動產抵押銀行分配著全美當時市值一千兩百兆美元的貸款( 1.2乘10的十五次方). 在那個年代,不動產抵押貸款市場已經比所有美國股票市場總和還大. 正當百萬人可以在股票市場獲利 ,不動產抵押貸款市場曾經只是兩邊的交易: 錢從銀行B流向某甲,然後再流回來.

Ranieri 改變了情勢. 他把不動產抵押貸款市場變成龐大的交易所,在那裡每個人可以隨時購買不動產抵押貸款股份. 他把某甲在銀行B 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變成可買賣的證券,賣給德國的銀行C, 英國的銀行 D 和瑞士的銀行 E .

Ranieri 把單一的不動產抵押貸款集束起來, 再割成一片片來販賣–就是那個不動產抵押證券(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簡稱 MBS).

自此, 形式上,購屋者付給不動產抵押銀行利息; 事實上,錢流入那些抵押貸款證券的買主口袋: 全世界的銀行,保險公司,投資型基金與其顧客. 所有的買主賭的是 , 盡可能有越多有能力償還抵押貸款的某甲越好.

理論上這是對所有人都好的生意. 抵押貸款人可以購屋置產, 證券買主賺利息, 不動產抵押銀行不用等好多年才能把借出的錢收回來,可以賣掉不動產抵押貸款然後再放新的貸款.

實際上,剛開始這種生意非常好: Ranieri的 MBS-證券成為熱門商品. 其他的投資銀行也紛紛加入行列.

來自全世界的金融機構與投資人想要購買這種證券: 德意志銀行, 瑞士的 UBS, 法國的 Crédit Agricole, 英國的 Royal Bank of Scotland, 日商瑞穗集團. 到某個時候,對MBS-證券的需求超過美國實際的抵押貸款數量. 所以還要有更多抵押貸款來因應市場需求, 不動產抵押銀行降低放款條件: 他們不再要求自備款, 不再要求收入證明, 清潔工與臨時工也可以輕易得到抵押貸款. 為什麼一個失業者不能買三棟房屋呢? 這類的貸款被歸為次級的(subprime). 在 2000 到 2005 間,對這類證券的需求增加了4950億 到達 6250 億. 跟一級貸款包裝在一起賣給買得起的醫生或律師等等,次級抵押貸款被轉變成容易販賣的有價證券 .

2005年 Goldman Sachs 發出一百億美元的額外獎金

Ranieri 講到忿怒. »當初我們發明這個系統,因為買房子曾經是人生的重要決定 !«, 他呼喊著. 後來變成房地產升值的賭博遊戲. »即使我們很久以來不願意相信,但房價還是會下跌的.«

他也不願意相信.

當清潔工與臨時工對未來投機,投資銀行家發明新的金融商品, 並隱藏這類抵押貸款的巨大風險. 在一般情形下,這類可以稱為詐欺, 現在冠上複雜的名目如 債務擔保證券(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s 簡稱 CDO) 或 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s 簡稱 CDS). 經濟記者Wolfgang Münchau在他的書--前震 (Vorbeben) 裡,關於全球的金融危機對我們的意義 寫到,這類沒有經濟原理基礎的金融衍生商品,只有一個存在理由 : »讓把這些證券投到市場的投資銀行賺取高額的費用.«

這麼費用提高了投資銀行的獲利並以紅利的方式留向員工. 以Goldman Sachs--紐約最老的投資銀行之一--為例, 在榮景的高點2005年,發出一百億美元的紅利給職員 . 平均每人五十萬美元, 當然銀行不是這樣計算的. 單單當時的老闆 Henry Paulsen就拿了三千八百三十萬. Paulsen 後來成為美國經濟部長. 這麼多錢也流入他的口袋, 這些錢是他在這幾星期絕望地尋找著.

當時,這些錢由全世界流到美國的不動產抵押銀行, 在此,強勁的支流導向投資銀行與他們的經理人. 從不動產抵押銀行流向貸款購屋者. 從那裡回流到全世界的銀行, 到證券買主,要是清潔工與臨時工有能力償還的話. 要是房地產價格繼續攀升的話. 在法蘭克福的銀行區中,有一棟超越所有其他高樓,高達259 公尺--歐洲第二高的建築物, 三角形覆滿玻璃的高塔, 晚上它最頂樓會閃爍著黃色,彷彿漆上螢光. 這是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黃色.

沒有留言: